ALK 基因變異

NSCLC 包含多個基因突變

非小細胞肺癌包含多個驅動基因變異1,多發生於肺腺癌,包含 ALK, EGFR, ROS1, BRAF 等基因,這些變異可以使用標靶治療。在台灣病人的肺腺癌腫瘤中,最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發生在「EGFR (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, 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) 」,其中約 6.4% 肺腺癌患者屬於 ALK (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,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) 基因重組1

ALK 基因變異

ALK 是一種表現於細胞膜上的「受體酪胺酸激酶」(receptor tyrosine kinase),在中樞和周邊神經系統的發育扮演重要功能,最早發現是在淋巴瘤發現的基因變異,後來陸續於肺癌、腸癌以及乳癌中發現有該基因變異2

治療 ALK 基因變異之肺癌標靶藥物最早在 2013 年已經透過臨床研究證實其效果3,相較於傳統化療藥物,標靶藥物除能延緩病情之惡化且副作用較小,能提高病患生活品質。第一代 ALK 標靶藥物在腦部轉移的控制效果略為不佳,這些治療時的差異,都是追蹤時必須要注意到的相關細節。

ALK + 的癌細胞,ALK 基因和可以活化它的基因產生融合,發生類似 ALK 基因與受體結合的活化反應,導致 ALK 融合蛋白持續被活化,刺激癌細胞增生,驅動癌症發生4

目前已發現超過 20 個可以和 ALK 融合的基因6EML4 是最早被發現且最常見的一個基因5,29-33% ALK 基因融合屬於此類6

網頁維護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