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約3%到5%的非小細胞肺癌 (NSCLC) 患者有ALK基因重組(rearrangement)
的情形 (ALK+ NSCLC)。雖然過去已有一些ALK TKI獲准用於ALK+ NSCLC之治療
(如:crizotinib、alectinib),然而,仍有許多病人在治療後復發,讓治療變得越發艱難。
Brigatinib是新一代強效的ALK
TKI,動物試驗研究結果顯示其對於多種ALK基因變異(包含對於crizotinib、ceritinib或alectinib具有抗性之變異)具有活性,先前的臨床試驗也發現不論做為第一線或第二線(post-crizotinib),皆能有效治療ALK+
NSCLC。此項第二期臨床試驗進一步針對過去曾使用過alectinib±crizotinib 仍復發的ALK+
NSCLC日本患者,評估患者使用brigatinib之療效及安全性。
試驗設計概要
肺癌可分為 2 大類:小細胞肺癌 (Small Cell Lung Cancer,SCLC) 和非小細胞肺癌 (Non-Small Cell Lung
Cancer,NSCLC);2015 年台灣統計資料小細胞肺癌的患者人數較少,約佔肺癌比例
7.3%4,癌細胞發生於呼吸道中央處靠肺門位置,往大的支氣管發展,侵襲快速,容易轉移,通常轉移多處後才發現,因此治癒率不高。
台灣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人數比較多,占所有肺癌患者 92.7%,生長速度比小細胞癌慢,轉移的速度也較慢。非小細胞肺癌包含三大類,分別是肺腺癌(adenocarcinoma)、鱗狀細胞癌(squamous
cell carcinoma)、與大細胞癌
(large-cell carcinoma);台灣肺腺癌約佔非小細胞肺癌 92.7%,鱗狀細胞癌 14.7%,大細胞癌 1%,剩下的 10.8% 屬於其他種類4。
研究結果
主要世代組(過去曾接受alectinib±crizotinib治療仍復發之病人, n=47)之治療結果顯示:
-
經IRC評估的客觀反應率(ORR)為34% (95% CI:
21%-49%),與研究者評估之結果一致[ORR=38% (95% CI: 25%-54%)]
-
疾病控制率 (disease control rate) 為79% (95% CI:
64%-89%);達到反應的時間中位數(median time to response)
為1.9個月 (range: 1.3-9.2);反應持續時間中位數為11.8個月 (95%
CI: 5.5-16.4)
-
無疾病惡化存活期之中位數(mPFS)為7.3個月(95% CI: 3.7-9.3個月)
(圖一)
-
安全性結果和先前的臨床試驗結果一致,最常出現(>5%)的三級以上的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為血中肌酸激酶上升(increased
creatine phosphokinase)、脂肪酶上升(increased lipase)、高血壓。
結論
本研究是第一個具有統計效力(statistical
power)的前瞻性研究,針對曾使用alectinib治療而復發的ALK+
NSCLC日本患者族群,評估其使用brigatinib之療效及安全性。結果說明brigatinib在日本ALK+
NSCLC患者族群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(不論過去是否曾使用過crizotinib),且安全性結果和先前的臨床試驗結果一致。
詳細試驗設計
此研究為一單臂(single
arm)、多中心、開放標籤的第二期臨床試驗,收錄72位先前曾使用過ALK
TKI治療仍然復發或從未使用過ALK TKI的ALK+
NSCLC日本患者。研究分為兩個階段:安全性導入階段(Safety Lead-in)
與擴張階段(Expansion)。病患在安全性導入階段前七天每日服用brigatinib
90 mg,接著每日服用180
mg,病人若耐受則以此給藥形式進入擴張階段;此階段分為兩部分:復發組(Refractory
Expansion)與未使用過任何TKI組(TKI-Naïve
Expansion),復發組又分為兩組世代研究:主要世代(Main
Cohort)和探索世代(Exploratory
Cohort),主要世代收錄曾使用過alectinib或是使用過crizotinib後再使用alectinib仍然復發的病人,而探索世代則收錄過去曾使用過其它ALK
TKI (最多合併兩種TKI)的病人
ALK,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; TKI,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;
NSCLC, 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; mPFS, median progression-free
survival.
Reference.
Nishio, M., et al.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16, 452-463 (2021).
產品名稱 :
癌能畢®膜衣錠30毫克 (ALUNBRIG®
film-coated tablets 30 mg)衛部藥輸字第027730號
癌能畢®膜衣錠90毫克 (ALUNBRIG® film-
coated tablets 90 mg)衛部藥輸字第027731號
癌能畢®膜衣錠180毫克 (ALUNBRIG® film-
coated tablets 180 mg)衛部藥輸字第027732號
主要成分 : Brigatinib
藥商名稱 : 台灣武田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
藥商地址 :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號17樓
【處方資訊摘要】
適應症:
適用於治療ALK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病人。
用法用量:
根據腫瘤檢體是否呈現ALK陽性,選擇可接受Alunbrig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。建議劑量為:前7天口服90
mg,一天一次,之後增加劑量為口服180
mg,一天一次。持續給予Alunbrig,直至疾病惡化或發生無法接受的毒性。Alunbrig可伴隨食物或空腹服用。應指示病人吞服整顆藥錠。請勿磨碎或咀嚼藥錠。若漏服一劑Alunbrig或在服藥後嘔吐,請勿再給予額外劑量,且應在排定時間服用下個Alunbrig劑量。
禁忌:無。
警語與注意事項:
•肺部不良反應:接受 Alunbrig 治療的病人,可能發生與間質性肺病
(ILD)/非感染性肺炎臨床表現相似的嚴重、危及生命及致命的肺部不良反應。
•高血壓:接受 Alunbrig 治療的病人曾發生高血壓。
•心搏過緩:接受 Alunbrig 治療的病人曾發生心搏過緩。Alunbrig
併用其他已知會導致心搏過緩的藥物時,應特別謹慎,須定期監測心跳速率和血壓。
•視力障礙:接受 Alunbrig
治療的病人曾發生視力障礙的不良反應。應告知病人,發生任何視力症狀都應就醫。出現新視力症狀或原有症狀惡化時,應考慮進行眼科評估並調降劑量。
•肌酸磷酸激酶 (CPK) 升高:接受 Alunbrig 治療的病人曾發生 CPK
升高。應告知病人,出現任何不明原因的肌肉痛、觸痛或無力,都應就醫。
•胰臟酵素升高:接受 Alunbrig
治療的病人曾發生澱粉酶和脂肪酶升高。Alunbrig
治療期間應定期監測澱粉酶和脂肪酶。
•肝毒性:接受 Alunbrig 治療的病人曾發生肝臟酵素
(天門冬胺酸轉胺酶、丙胺酸轉胺酶) 和膽紅素升高。
•高血糖:接受 Alunbrig 治療的病人曾發生血糖升高。開始使用 Alunbrig
之前應先評估空腹血糖,之後亦須定期評估。
•乳糖:Alunbrig
含有單水乳糖。患有半乳糖不耐症、乳糖酶完全缺乏或葡萄糖-半乳糖吸收不良之罕見遺傳問題的病人不應使用本品。
不良反應:
依 Alunbrig 建議劑量治療的病人,最常見的不良反應 (≥ 25%)
為:天門冬胺酸轉胺酶 (AST) 升高、肌酸磷酸激酶
(CPK)升高、高血糖、脂肪酶升高、高胰島素血症、腹瀉、丙胺酸轉胺酶
(ALT)
升高、澱粉酶升高、貧血、噁心、倦怠、低血磷、淋巴球計數減少、咳嗽、鹼性磷酸酶升高、皮疹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
(APTT) 增加、肌痛、頭痛、高血壓、白血球計數減少、呼吸困難和嘔吐。依
Alunbrig
建議劑量治療的病人,除了腫瘤惡化相關事件之外,最常見的嚴重不良反應
(≥ 2%) 為:肺炎、非感染性肺炎、呼吸困難和發熱。
版本 : US202005&EU202004TW01
<詳細內容請參閱本品核定仿單>
C-APROM/TW/BRI/0025 Apr2021